新闻资讯
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二号通知)
主办单位 |
东南大学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建筑结构》杂志 |
承办单位 |
《建筑结构》杂志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
协办单位 |
上海赛弗工程减震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丹普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一、会议学术委员会
顾 问:周福霖 容柏生 汪大绥 王亚勇 傅学怡
主 任:吕志涛 任庆英
副主任(按拼音排序):戴雅萍 范 重 冯 远 高承勇 黄世敏 李爱群 李宏男 李英民 李云贵 刘西拉 娄 宇 吕西林 苗启松 温留汉 吴 徽 吴智深 夏长春 叶列平 郁银泉 周 云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任:吴 刚 王学东
副主任:夏长春 孙 逊 邱洪兴
秘书长:敬登虎 杨 琳
委 员:张幼启 魏 星 王 彬 霍豫慧 李 娜 吴定燕 吴 琼 孙 建 陈春超 刘旭东 包轶楠 孙兰香
谭志成 张宁一 史 浩
三、会议日程安排
5月25日全天报到。5月26日全天、27日上午学术交流。地点:南京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南京市中山东路307号)。宾馆电话:025-84818888(乘出租车至钟山宾馆:南京站约20元,南京南站约35元,南京机场约150元)。
5月27日下午工程参观(参观的项目路线有:东南大学九龙区校区体育馆,新街口德基广场,南京佛手湖国际建筑展,以会议报道时现场通知为准)。
四、会议特邀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报告人(中国大陆地区专家按拼音排序,以下报告人均已基本确定能够出席会议,有的报告题目待定,建筑结构网站会及时更新内容,欢迎关注)
报告人 |
单位、职务 |
报告题目 |
W. Phillip Yen (颜文晖) |
美国国家公路联邦总署抗震研究室主任,美国联邦Turner-Fairbank公路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研发部地震减灾计划科技项目负责人。 |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s
|
Stephen A. Mahin |
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Lessons from Recent Earthquakes: The Need for More Resilient Cities
|
陆勇 |
英国爱丁堡大学讲席教授 |
Progressive-collapse resistance and seismic design: an overview and research needs (抗连续倒塌与抗震设计的内在联系及研究方向探讨)
|
孙玉平 |
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 |
Development of High Seismic Performance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low residual deformation and damage |
Hiroshi Kuramoto |
大阪大学 教授 |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CES Structural System
|
葛汉彬 |
日本名城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etallic Seismic Dampers (高性能金属阻尼器的开发)
|
杨克俭 |
构造计划研究所(日本东京)senior研究员,工学博士 |
东日本311 大地震2次构件和设备破坏及日本楼房抗震诊断加固现状简介 |
张国镇 |
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
中间层隔震建筑之研究与应用
|
扶长生 |
上海长福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董事长 |
推覆分析的原理和实施 |
傅学怡 |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 |
平安金融中心超高层结构弹塑性分析 |
高承勇 |
上海现代集团总工程师 |
上海地区建筑结构桩基水平抗震设计 |
黄坤耀 |
上海赛弗工程减震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博士 |
题目待定 |
李爱群 |
东南大学教授 |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研究新进展 |
李宏男 |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
结构耗能减振理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
李红雨 |
艾奕康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AECOM)博士、董事总经理 |
题目待定 |
李英民 |
重庆大学教授 |
中美规范对比,加州工程抗震设计(待定) |
刘西拉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
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的前沿研究及存在 |
娄宇 |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 |
基于能量反应分析方法的结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
吕西林 |
同济大学教授 |
结构抗震设计的新概念——可恢复功能结构 |
苗启松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所长、副总工程师 |
既有砌体建筑外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成套技术研究 |
任庆英 |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
2014世青奥会的会议中心结构设计 |
孙逊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
对带支撑框架的抗震体系安全度考虑 |
叶列平 |
清华大学教授 |
结构系统方法与RC框架重要性评价及抗震设计 |
张敏 |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 |
消能减震技术在苏商大厦中的应用 |
章征涛 |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主管工程师 |
宿迁苏豪银座层间隔震设计 |
钟阳 |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 |
模型的误差(云南地区抗震设计问题探讨) |
周福霖 |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 |
题目待定 |
周云 |
广州大学教授 |
耗能减震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
五、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报告人简介
W. Phillip Yen (颜文晖), Ph.D., P.E. 美籍华人,美国国家公路联邦总署抗震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桥梁专家,美国联邦Turner-Fairbank公路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研发部地震减灾计划科技项目负责人。学术任职主要有:美国桥梁抗震研究的总召集人,美国联邦公路局在美国地震灾害减灾计划(NEP)中的代表,第四届和第五届美国地震工程会议桥梁和公路工程分会的筹委会成员和技术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联邦公路局国家地震工程委员会的主席,美日桥梁工程年度研讨会的美方主席,美国结构工程协会的委员,美国结构工程师协会建筑委员会地震修复分会的有投票权委员,中美洲公路工程地震会议的筹委会成员,弗吉尼亚州的注册职业工程师。1999年获得工程杰出奖,“2000年优秀工程师”(美国联邦公路署),获得“20世纪美国杰出地震工程师”称号(美国联邦公路署),2009年获得“高水平成就奖”(美国联邦公路署)。
Stephen A. Mahin,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主要从事试验-数值混合分析、既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建筑与桥梁结构隔震、钢结构抗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陆勇,英国爱丁堡大学讲席教授, 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成员, IC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UK)成员, Charted Engineer,并担任多个国际专业委员会的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tective Structures副主编。在工程结构及工程材料的动力性能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包括地震工程、冲击振动与结构抗爆、基于动力响应的结构检测与损伤识别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课题。发表各类论文及研究报告200余篇,包括70余篇国际核心期刊(SCI)论文。
孙玉平,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教授。并任日本兵库县抗震诊断补强专家审查委员会委员、日本建筑学会组合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日本兵库县结构设计专家审查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日本混凝土工协会论文集、日本建筑学会结构论文集,美国ASC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杂志的论文审查委员。近年来,在日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国家基本教育基金等基金的资助下,孙玉平教授在环保型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型剪切钢板吸震装置的吸震性能与评价方法、地震灾害可控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葛汉彬,日本名城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抗震,减震与防灾工程研究。担任日本土木学会、钢结构协会、地震工学会、日本土木学会国际委员会会员,日本《构造工学论文集》编委(桥梁抗震)、国际期刊《Journal of Earthquake and Tsunami》特邀编辑、日本土木学会《钢和复合结构设计规范》(抗震篇)编委、日本土木学会《钢结构稳定设计指针》编委、日本钢结构协会《钢桥的抗震与减震设计指针》编委、日本钢结构协会钢桥性能信赖性向上研究委员会耐震设计部委员、中国《建筑钢结构进展》特约编委、中国《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编委、中国《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克俭,构造计划研究所(日本东京) senior研究员、工学博士,日本土木工程学会想定外灾害对策委员会委员,日本光防灾振兴协会委员,日本土木工程学会桥梁监测委员会委员,NPO法人中日高科技促进机构法人代表,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研究领域:工程结构的防灾与抗震,土木建筑结构的隔振与消能减震,接触问题,流固耦合问题,粘弹性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与非线性解法,建筑物防爆炸设计与抗震加固,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与方法。曾主持或参与多项日本及海外著名大型土木建筑工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日本电视台209m高主楼的抗震计算,东京湾彩虹大桥、葛饰竖琴式弯桥的抗震加固等。
张国镇,教授、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结构试验、结构力学、地震工程与结构隔震系统方面的研究。
六、会议和住宿费用
会期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1)会务费:1200元/人。由于会场容纳人数有限以及宾馆房间紧张,请将会务费提前汇至指定账号
收款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开户银行:招商银行北京东三环支行
账 号:110908001310606 汇款用途:姓名+结构会务费(请务必注明)
(2)住宿地点及费用(住宿费用报到当天直接交付宾馆):南京钟山宾馆 (江苏省会议中心,南京市中山东路307号),标准间/大床间:450元(含早餐)。
七、会议招商:会议提供会场展位、论文集广告等宣传形式。因布展场地有限,需展位者请及早联络我们。具体招商条件可来电垂询(010-88375434)。
八、报名方法:填写回执表并仅通过下面一种方式返回:1)按下表信息填写完整后Email至bspaper@cadg.cn;2)传真:010-57368781。请务必将电话和email信息填写完整,便于后续通知。
姓名 |
性别 |
职务/职称 |
电话(手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名称 |
|
||||||||
地址 |
|
邮编 |
|
||||||
住宿要求 |
□合住房(225元/人) □包房(450元/间) □不住 |
入住时间 |
□25日 □26日 其他 |
||||||
是否提交论文 |
|
论文题目 |
|
||||||
是否参加工程参观 |
|
会务组联系方式:《建筑结构》编辑部 杨 琳(010)88375434(会议咨询,合作),王 彬(010)57368784(会议报告)霍豫慧(010)57368785(投稿查询), 吴 琼(010)57368787(报名查询)
传真:(010)57368781 Email:jzjgzk@cadg.cn(论文集投稿);bspaper@cadg.cn(参会报名)
会议详情及动态请关注建筑结构网站:http://www.buildingstructure.com.cn/Item/4204.aspx 微博:http://weibo.com/jzjg
新闻资讯
-
业务范围
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建筑出谋划策,方案优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盖章。建筑钢混结构(钢结构、混凝土混合结构)优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详图设计(二次深化设计),钢结构建筑方案设计,投标文件制作,建筑钢结构工程造价咨询,招标文件制作,复杂钢结构整体受力计算,仅对合作的设计公司提供力学计算书。受力更好的新结构形式开发,技术培训。协助企业进行钢结构结构受力形式优化,新形结构开发。钢结构建筑效果图设计,平面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